close

  繼年初《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後,教育部將工作聚焦19個大城市。日前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在內的19個重點大城市在2014年制定完善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併在2015年100%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初中實現劃片入學。(2月18日《京華時報》)
  中國有句古話,“十年寒窗苦讀日,一朝金榜題名時”,這句話不僅帶給學生巨大的壓力,也讓唯分數論在社會上蔓延。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家長、學生“棄普校、奔名校”的競爭也愈演愈烈,擇校費也水漲船高。據媒體報道,在廣州,多所名校擇校費“起步價”由4萬元升為6萬元,最高達到16萬元。而在北京,擇校費少的6萬元,最高達25萬元,教育部對擇校亂收費現象的強令禁止,並沒有遏制此亂象,只是讓擇校費潛移默化中變成“捐資助學費”、“贊助費”、“借讀費”等不同的代言詞,收費金額反而越來越高了。
  如今,教育部出台新政,力爭採取切實舉措,標本兼治,破解擇校難題,實現2015年,19個大城市所有縣(市、區)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這一目標。可筆者看來,若要破解擇校難題必須追根溯源,對症下藥。
  學校之間存在差異導致擇校現象,擇校費的存在其實是教育發展不均衡的表現。家長和學生心中所謂的“名校”多數都是升學率名列前茅的學校,孩子的成績與老師的素質休戚相關,這些“名校”擁有優越的教學資源,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老師,必然贏得家長們的青睞,為了孩子能考入理想學府,家長們自然不惜血本,拼命找門路。另外,一些中學與重點高中存在不可告人的“長期合作”,也助長了擇校的歪風。
  眾所周知,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破解擇校難題絕不僅僅是禁止收取擇校費這麼簡單,如何使教育資源得到最優配置,讓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才是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流動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突破口,改變優秀教師由農村流入城市,由普校流入名校的常態,保證讓孩子們能夠公平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另外,優質校兼併薄弱校也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筆者相信只要堅持教育均衡發展理念,對症下藥,定會將“擇校費”消弭於無形。
  文/李蕊  (原標題:破解擇校難題需追根溯源,對症下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xp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